郑州西区中医院欢迎您!
郑州西区中医院
7*24小时服务热线:
0371-86185222
健康讲堂

对抗“肌少症”:别让肌肉悄悄溜走,科学存肌肉指南

2025-11-18 15:53 94 浏览


您是否发现,父母或身边的老人:

  • 走路变慢,步履蹒跚?

  • 拧不开瓶盖,提不动菜篮?

  • 爬楼梯费力,需要中途休息?

  • 体重没变,但手臂小腿明显变细?

  •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,请不要简单地认为这只是“老了,没力气”。这很可能是一种需要警惕的疾病——肌少症,即肌肉减少症。

什么是肌少症?它远比你想象的更危险

肌少症,是指与年龄增长相关的,骨骼肌质量、肌肉力量和肌肉功能全面下降的综合征。

它不是一个正常的衰老过程,而是一种疾病。它的危害巨大,是老年人走向衰弱的核心环节:

  • 跌倒骨折的“元凶”:肌肉是身体的“稳定器”。肌肉无力导致平衡能力差,极易跌倒,造成髋部骨折等,后者常被称为“人生的最后一次骨折”。

  • 代谢的“发动机”熄火:肌肉是消耗血糖和热量的主要场所。肌肉流失,会导致胰岛素抵抗,增加患上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的风险。

  • 免疫力的“仓库”亏空:蛋白质储备不足,削弱免疫系统,使身体难以抵抗疾病,感染后更难恢复。

  • 生活质量的“终结者”:从难以上下楼梯,到最终丧失独立行走、自理生活的能力。

    核心误区: 肌少症并非瘦弱老人的“专利”。有些体重正常甚至超重的老年人,也可能因为脂肪含量高、肌肉含量低而患上“肌少性肥胖”,这种状况更为隐蔽和危险。

科学应对肌少症:三大支柱缺一不可






对抗肌少症,没有单一的神奇疗法,必须多管齐下。其核心策略是 “开源”——增加肌肉合成,而非仅仅“节流”——减缓流失。

支柱一:营养补充——为肌肉提供“优质原料”

1、足量优质蛋白质:

  • 动物蛋白:鸡蛋、牛奶、酸奶、鱼肉、虾、鸡胸肉、瘦肉。

  • 植物蛋白:豆腐、豆浆、豆干。

  • 摄入量:一般建议老年人每日每公斤体重摄入 1.0-1.5克 蛋白质。一个体重60公斤的老人,每天需要60-90克蛋白质。

  • 均匀分配:将蛋白质均匀分配到一日三餐中,吸收利用率远高于集中在一餐。确保每餐都有约20-30克优质蛋白。

2、优质来源:

  • 补充维生素D:

    维生素D对肌肉功能和钙吸收至关重要。

    多晒太阳(每天15-20分钟),并在医生指导下适量补充维生素D制剂。

  • 亮氨酸:

    这是一种能强力刺激肌肉合成的必需氨基酸。乳清蛋白、牛奶、牛肉、大豆中含量丰富。

支柱二:抗阻运动——给肌肉“生长信号”

有氧运动虽好,但长肌肉要靠“力量训练”。 这是逆转肌肉流失最有效的方法。

  • 误区:老年人不能做力量训练。

  • 事实:中低强度的抗阻运动安全且必需!

  • 推荐项目(在家就能做):

  • ** chair起立坐下**:锻炼腿部力量和平衡。

  • 弹力带:进行划船、推胸、弯举等动作,安全有效。

  • 小哑铃(1-2公斤)或矿泉水瓶:进行侧平举、弯举等。

  • 靠墙静蹲:锻炼大腿肌肉。

  • 臀桥:锻炼臀部和腰背部肌肉。

  • 运动频率:每周 2-3次,每次针对主要肌群训练,组间充分休息。

支柱三:有氧与平衡训练——提升肌肉“功能”

  • 有氧运动:如快走、游泳、太极拳,能改善心肺功能,为肌肉工作提供能量支持。

  • 平衡训练:如单腿站立(扶稳)、脚跟接脚尖行走,能有效预防跌倒,将肌肉力量转化为安全的活动能力。

建议: 将有氧、力量和平衡训练结合起来,效果最佳。

简单自测与专业诊断

  •  指环测试(初筛)
    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环绕非利手小腿最粗的部位。如果圈口空隙很大,则提示存在肌少症风险,需进一步检查。

  •  步速测试
    测量行走4米所需的时间。如果平常步速小于0.8米/秒(即走完4米超过5秒),则提示肌肉功能可能下降。

  •  专业诊断
    医生会通过人体成分分析(测肌肉量)、握力测试、身体表现测试等来综合诊断。

记住,肌肉是用进废退的宝贵财富。从今天起,开始为您的“肌肉银行”充值,投资一个更有力、更独立、更高质量的晚年生活!

分享:
相关内容
分享按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