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1
“医生,我膝盖疼,是不是半月板坏了?” 在骨科门诊,这是最常听到的主诉之一。半月板损伤确实大名鼎鼎,但膝盖疼痛的原因非常复杂,半月板损伤只是众多“嫌疑犯”之一。盲目对号入座,可能会延误真正的病情。
认识膝盖的“缓冲垫”——半月板
它是什么? 它是位于大腿骨(股骨)和小腿骨(胫骨)之间的两块C形纤维软骨,像垫片一样,起着缓冲震荡、稳定关节、分散压力的作用。
如何受伤? 通常由剧烈扭转动作导致(如打球时急停变向、深蹲时膝盖旋转)。老年人由于半月板退化,有时一个简单的下蹲起身就可能撕裂。
半月板损伤的典型“信号”
明确的受伤史:疼痛与一次具体的扭伤动作相关。
关节交锁:膝盖突然卡在某个角度,既弯不下去也伸不直,需要轻微晃动或牵引才能解锁。这是非常典型的症状。
打软腿:行走时,患侧腿突然无力,有要跪下的感觉。
局部压痛:在膝盖内侧或外侧的关节缝隙处,有明确的压痛点。
弹响与疼痛:膝盖在活动(尤其是旋转)时,能听到清脆的弹响声并伴有疼痛。
注意: 很多慢性半月板损伤或退变性损伤,症状并不典型,可能仅表现为上下楼梯时的隐痛
其他常见的“膝盖疼痛制造者”
1
骨关节炎——中老年头号元凶
特征:这是一种关节软骨的磨损和退化。
疼痛特点:
启动痛:静止后刚开始走路时疼痛明显,走几步后缓解,但走多了又加重。
与活动相关:疼痛在负重(如上下楼、久站)后加重,休息后减轻。
关节可能出现肿胀、变形,甚至出现O型腿或X型腿。
2
韧带损伤——与急性扭伤相伴
特征:尤其是内侧副韧带和前交叉韧带损伤。
损伤时有明确的撕裂感。
疼痛位置多在韧带附着点(膝关节两侧或中央)。
关节会出现明显的不稳定感,感觉膝盖要“散架”。
3
髌股关节紊乱——年轻人的“时尚病”
特征:俗称“跑步膝”,是髌骨(膝盖正前方的骨头)与股骨之间的轨迹异常。
疼痛位于膝盖前方、髌骨周围。
下蹲、下楼、久坐时疼痛加剧(因此被称为“剧院征”)。
半蹲时疼痛是其主要特点。
4
滑膜炎——关节的“内部炎症”
特征:关节内的滑膜组织因过度使用、创伤或风湿性疾病而发炎。
膝关节出现弥漫性的肿胀和疼痛,感觉饱满、发热。
活动后肿胀加重,皮肤可能绷紧发亮。
5
脂肪垫炎——容易被误诊的隐痛
特征:髌骨下方富含神经的脂肪组织因撞击或挤压而发炎。
疼痛位于髌骨正下方,膝盖完全伸直时疼痛加剧。
一张图帮您初步“对号入座”
疼痛位置
关节缝隙压痛
上下楼梯痛
膝盖前方痛
受伤后膝盖肿胀明显
膝盖弥漫性肿胀
髌骨正下方痛
“嫌疑犯”
半月板损伤
骨关节炎
髌股关节紊乱
韧带损伤
滑膜炎
脂肪垫炎
医生是如何“破案”的?
详细问诊:了解您的疼痛特点、病史、活动习惯。
体格检查:进行专业的手法检查,如麦氏征(检查半月板)、侧方应力试验(检查韧带)、研磨试验等。
影像学检查:
X光片:看骨骼结构,判断是否有骨关节炎、骨折等。
磁共振:这是诊断半月板、韧带、软等软组织的 “金标准” ,能清晰地显示损伤的部位和程度。
我该怎么办?——从自救到就医
急性期处理(POLICE原则)
保护:保护受伤部位,避免二次伤害。
适当负荷:在无痛范围内进行轻微活动,促进恢复。
冰敷:用毛巾包裹冰袋,每次15-20分钟,每天多次。
加压包扎:用弹性绷带包扎,减轻肿胀。
抬高患肢:将患肢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。
及时就医信号
疼痛剧烈,无法站立或行走。
膝盖出现明显变形、交锁或不稳定。
损伤后膝盖迅速肿胀。
休息和自我护理几天后,疼痛无明显好转。
膝盖疼痛 ≠ 半月板损伤。 它背后可能隐藏着多种不同的病因。正确的做法是:停止自我诊断和网络看病,及时寻求骨科或运动医学科医生的帮助,通过专业的检查明确病因,才能获得最精准、最有效的治疗,避免小问题拖成大麻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