郑州西区中医院欢迎您!
郑州西区中医院
7*24小时服务热线:
0371-86185222
健康讲堂

打胰岛素会上瘾吗?揭开关于胰岛素的误解

2025-11-23 09:06 35 浏览

在诊室里,常常能听到糖尿病患者听到医生建议使用胰岛素时,流露出担忧甚至恐惧的神情:“医生,我是不是病情很重了?”“打了胰岛素会不会就停不掉了?”“我听说打胰岛素会成瘾,是吗?”

如果您也有这样的疑问,请放心,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但完全可以澄清的误解。今天,我们就来彻底讲清楚:打胰岛素,绝对不会“上瘾”。






核心结论:依赖 ≠ 成瘾


要理解这个问题,我们首先要分清两个概念:生理依赖 和 药物成瘾。这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东西。

  • 药物成瘾(上瘾):

    这是一种心理和精神上的病态依赖,通常作用于大脑的中枢神经系统。

    成瘾者会不顾一切地寻求和使用药物,并非为了治疗,而是为了追求快感或避免戒断带来的痛苦。典型的如毒品、尼古丁等。

  • 其特征包括:强迫性觅药行为、耐受性增加(需要越用越多)、停药后出现强烈的心理渴求和生理戒断反应,并对个人和社会造成危害。

  • 生理依赖:

    这是身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一种物质。当身体无法自行生产足够的这种物质时,就需要从外部补充。

    这就像我们每天需要吃饭喝水一样,是生命的基本需求。一个饿了的人吃饭,我们不能说他“对食物上瘾”。

打胰岛素,正属于后者——生理依赖。


胰岛素是什么?为什么需要它?


胰岛素是我们身体自身分泌的一种激素,由胰腺内的胰岛β细胞产生。它的作用就像一把“钥匙”,能够打开细胞的大门,让血液中的葡萄糖(血糖)进入细胞,为身体提供能量。

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,问题出在胰岛素这个环节上:

  • 1型糖尿病: 由于自身免疫等原因,胰岛β细胞被破坏,几乎无法分泌胰岛素。这是 “绝对缺乏” 。对于他们来说,打胰岛素是维持生命的唯一手段,就像一个人失去了甲状腺需要补充甲状腺激素一样。

  • 2型糖尿病: 早期是身体对胰岛素不敏感(胰岛素抵抗),后期胰腺“累坏了”,分泌的胰岛素也越来越少。这是 “相对不足” 。当口服药无法有效控制血糖时,补充外源性胰岛素就成为最直接、最有效的治疗方法。

所以,打胰岛素是为了弥补身体自身的不足,是“缺什么,补什么”的替代治疗,目的是将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,预防严重并发症。


为什么有人觉得“一打就停不掉”?


这种误解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观察:

  • 病情发展的必然性: 特别是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,随着病程延长,胰岛功能会自然衰退。当医生建议使用胰岛素时,往往意味着患者的胰岛功能已经较差,口服药效果不佳。此时开始胰岛素治疗,是病情本身的需要,而非胰岛素导致了病情加重。它是一个“果”,而非“因”。

  • 治疗的有效性: 胰岛素是降糖最有力的武器。一旦开始使用,血糖得到良好控制,如果擅自停用,血糖会迅速反弹升高,甚至引发危险。这给人一种“停不了”的错觉。但实际上,这不是“上瘾”的戒断反应,而是停止治疗后原有疾病的再现。就像高血压患者停药后血压会回升一样。

  • 治疗方案的可变性: 实际上,胰岛素的使用并非一成不变。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在特定情况下(如手术、感染、妊娠或血糖急剧升高时),只是短期使用胰岛素。待血糖稳定、胰岛功能得到一定恢复后,完全有可能在医生指导下换回口服药治疗。


正确认识胰岛素治疗的好处


摆脱“上瘾”的恐惧,我们才能看到胰岛素治疗带来的巨大益处:

  • 迅速控制高血糖,消除“糖毒性”,让疲惫的胰腺得到休息。

  • 有效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,如酮症酸中毒、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眼、肾、神经、心脑血管等病变。

  • 提高生活质量,让人更有精力,更好地生活和工作。

打胰岛素不会上瘾,它是救命的治疗手段。





对于1型糖友,它是如同空气和水一样不可或缺的生命必需品。

对于2型糖友,它是在身体需要时,提供的最强大、最可靠的 “外援” 。

分享:
相关内容
分享按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