郑州西区中医院欢迎您!
郑州西区中医院
7*24小时服务热线:
0371-86185222
健康讲堂

血压升高了,是不是都得吃药?医生:这几种情况可以先“等等”

2025-11-19 14:14 93 浏览

体检报告上那个醒目的“血压偏高”或诊断书上明确的“高血压”,让很多人心里一沉。第一个冒出来的问题往往是:“我是不是得开始吃药了?得吃一辈子吗?”

别急着下定论。答案并非简单的“是”或“否”。血压升高,并不意味着立刻就要与药物为伴。是否用药,是一个需要综合评估的科学决策过程。


首先,分清“高血压”和“血压升高”

我们通常说的“高血压”,是一个明确的疾病诊断,需要非同一天、三次以上测量,收缩压(高压)≥140mmHg 和/或 舒张压(低压)≥90mmHg。

而“血压升高”则是一个更宽泛的状态,可能包括:

  • 一次性升高: 比如体检时紧张(白大衣高血压)、刚运动完、情绪激动时测出的高值。

  • 暂时性升高: 熬夜、失眠、过量饮酒后。

  • 明确诊断的高血压病。

所以,发现血压升高,第一步不是吃药,而是明确诊断。

1

关键决策点:风险评估是核心

医生决定是否给患者开降压药,主要依据并不仅仅是血压数值,而是总体心血管风险水平。这套评估体系主要看两个维度:

①血压分级(有多高?)

  • 1级高血压(轻度): 收缩压140-159mmHg 和/或 舒张压90-99mmHg

  • 2级高血压(中度): 收缩压160-179mmHg 和/或 舒张压100-109mmHg

  • 3级高血压(重度): 收缩压≥180mmHg 和/或 舒张压≥110mmHg

②危险因素(有哪些“帮凶”?)

  • 年龄(男性>55岁,女性>65岁)

  • 吸烟

  • 血脂异常

  • 糖尿病

  • 肥胖(尤其是腹型肥胖)

  • 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

  • 是否已有心、脑、肾等靶器官损害(如左心室肥厚、蛋白尿、动脉粥样斑块等)

那么,哪些情况可以暂不吃药?

情况一:正常高值血压或1级低危高血压

指征: 血压在130-139/85-89mmHg(正常高值),或刚达1级高血压标准,但没有任何上述危险因素或靶器官损害。

做法: 立即开始严格的生活方式干预,观察1-3个月。如果血压能降至正常,则可继续不用药。若无效,再启动药物治疗。

情况二:白大衣高血压

指征: 只在医院或诊室测量时血压高,在家自测或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时正常。

做法: 这类患者心血管风险相对较低,通常无需立即用药。但需要定期监测家庭血压,并坚持健康生活方式,因为其中一部分人未来发展为持续性高血压的风险较高。

情况三:隐匿性高血压的“反面”

这与白大衣高血压相反,诊室血压正常,但动态血压或家庭血压高。这种情况需要高度重视,通常需要治疗,在此提出是为了提醒大家家庭血压监测的重要性。

2

“生活方式干预”——比吃药更基础的治疗

无论是否吃药,生活方式干预都是高血压治疗的基石,对于暂不需用药的患者,这就是最主要的“处方”。它包括:

  • 减盐行动: 每天食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下(约一个啤酒瓶盖的量)。注意酱油、咸菜、加工食品等“隐形盐”。

  • 膳食均衡(DASH饮食): 多吃蔬菜、水果、全谷物、低脂乳制品,减少饱和脂肪和胆固醇摄入。

  • 规律运动: 每周至少5天,进行3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(如快走、慢跑、游泳、骑车)。

  • 控制体重: 体重每减轻10公斤,收缩压可下降5-20mmHg。

  • 戒烟限酒: 彻底戒烟。酒精摄入量与血压水平显著相关,应严格限制。

  • 心理平衡: 减轻精神压力,保持心态平和,保证充足睡眠。


哪些情况必须启动药物治疗?

  • 2级或3级高血压(血压≥160/100mmHg),无论风险高低。

  • 1级高血压,但伴有1个及以上危险因素或靶器官损害。

  • 任何级别的高血压,只要合并有临床并发症,如糖尿病、冠心病、心力衰竭、慢性肾病、脑卒中史等。

重要提示: 一旦开始服药,必须遵医嘱,切忌“头晕吃药,头不晕就停药”。血压的平稳控制依赖于药物在血液中保持稳定的浓度,随意停药会导致血压像“过山车”一样波动,对心、脑、肾等靶器官的损害甚至比持续性高血压更大。


发现血压升高,正确的应对流程应该是:

准确测量 → 明确诊断 → 全面风险评估 → 医患共同决策

  • 可以“等等”看的人: 要抓住机会,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,努力逆转或延缓需要用药的时间。

  • 需要立即用药的人: 要坦然接受,将服药视为一种健康投资,并同样坚持健康生活,这样才能达到“1+1>2”的降压效果。

最终,是否吃药,不是一个可以自行判断的问题。请务必携带您的血压记录和相关体检报告,咨询心血管内科医生,制定出最适合您的个性化治疗方案。

分享:
相关内容
分享按钮